本次專題演講很榮幸邀請到綠色和平組織的高毓霞小姐,來與事務所同仁分享綠色和平組織在全球及台灣推動減塑的成果及未來願景。

高小姐首先請與會同仁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們還需要減塑?我們的政府及民間不是已長期投入塑膠的回收及利用,並已收到良好成效了嗎?透過與同仁的問答互動,高小姐向大家揭示,事實上,台灣自1950年代至今,塑膠的回收再利用率僅9%。換言之,我們過去數十年回收的塑膠,大部分至今仍埋在垃圾掩埋場,並沒有「再利用」。由於垃圾掩埋場大部分都蓋在海邊,因此塑膠分解成微塑膠粒後,透過海洋及河川入侵野生動物棲地,造成環境及動物受害。甚至,這些微塑膠粒吸附著毒素,已入侵到人體,造成人體永久性傷害。因此,高小姐呼籲,減塑的目的不僅是為了環境和動物,更是為了我們自己。

高小姐提及,台灣的減塑行動尤其迫在眉睫,這是因為國人的消費習慣及文化(例如夜市文化),造成台灣的塑膠使用量特別大。研究顯示,國人體內的微塑膠含量竟然高達歐盟的四倍!此外,台灣的垃圾掩埋場也瀕臨用地不足的窘境。全台目前已有至少百座垃圾掩埋場,而我們已經沒有更多土地去蓋更多的垃圾掩埋場了。因此,我們必須回歸根本問題,從源頭做好減塑工作。

就減塑行動而言,誰的影響力最大?高小姐指出,「個人」的影響力最直接;「企業」的影響量最大;而「政府」的影響最快速。綠色和平組織等非營利組織的角色,就是透過集結公民聲量,進而促使企業及政府做出改變。高小姐分享了綠色和平組織近年在台灣的減塑成果:從2016年推動的「禁用塑膠柔珠」政策、2018年「餐廳內用不得提供一次性餐具」政策、2022年「消費者自備飲料杯即折抵5元」政策,到2024年「飲料店不得提供一次性塑膠飲料杯」政策,綠色和平組織透過倡議及推動政府立法,一步步推進減塑的目標。

演講的最後,高小姐邀請同仁思考及分享,作為個人,我們可以如何以自身力量為減塑目標盡一份心力。有同仁分享自己在外用餐自備環保餐具;也有同仁分享自己去「裸賣商店」購物的經驗。在同仁熱烈的分享與交流中,本次精彩的演講畫下完美句點。 

本所同仁與高毓霞小姐之大合照 

本所致贈紀念品予高毓霞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