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國際通商法律事務所(Baker McKenzie 台北所)於 3 月 6 日在政大公企中心舉辦 50 週 年系列論壇首場活動,攜手中華民國無店面零售商業同業公會舉辦 「AI 新時代中的隱私 保護與資通安全」研討會,將主題聚焦當前全球與台灣高度關注的 AI 發展及其隱私資安 議題。此次論壇邀請國內外專家、政府官員與產業代表,共同探討 AI 主管機關監管趨勢、企業法遵策略,以及最新的資安防護機制,吸引眾多企業人士參與。本次論壇特別邀請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副署長黃雅萍,分享台灣在生成式 AI 電商應用 的最新發展,以及政府如何協助產業導入 AI 技術,同時兼顧個資與隱私保護。此外,Baker McKenzie 國際顧問、英國資訊專員辦公室(ICO)首長 Elizabeth Denham 以主管機關視角,剖析 AI 發展對全球隱私法規與執行標準的影響,並探討 GDPR 對歐洲隱私環境帶來的變化。

全球視野探討 AI 對隱私與資安造成的新挑戰
國際通商法律事務所執行合夥律師邵瓊慧表示,此次論壇不僅是該所 50 週年系列活動的 首場,更聚焦在 AI 、隱私與資安之熱門議題,以協助台灣廠商具備國際視角與創新思 維。她指出:「根據 2025年世界經濟論壇的資安報告,資安議題牽涉國際政經發展、供 應鏈重組、AI 技術運用、數位韌性及人才培育等議題,對台灣而言更具戰略性意義。透 過本次論壇,我們希望匯聚全球專家,為產業提供前瞻觀點。」論壇由國際通商法律事務所謝易哲及施汝憬合夥律師主持,齊聚了 Baker McKenzie 來自 台北、首爾、新加坡、紐約、東京、香港及慕尼黑的合夥律師擔任講者,並特別邀請酷澎(Coupang)隱私長王慕民作為產業代表,分享企業在 AI 與隱私保護方面的實務經驗。

AI 時代的隱私與資安議題 企業應如何因應?
針對資安議題,Baker McKenzie 紐約所合夥律師 Cyrus Vance Jr. 指出,2025 年全球地 緣政治變局將加劇科技競爭,企業需關注供應鏈安全與 AI 相關風險。而新加坡所合夥律師 Ken Chia 則提醒,未來 AI 技術將助長精密社交工程攻擊,企業應加強員工資安教育,並建立完善的事件應變機制。國際通商法律事務所許修豪合夥律師則強調遠距工作模 式會增加資安風險,企業主應透過訓練提升員工之認知以及因應技能。在 AI 應用於人才招募方面,Baker McKenzie 香港所合夥律師 Jonathan Isaacs 指出,AI 招募技術雖提高企業選才效率,但也可能觸及隱私、歧視及移民相關法規。根據歐盟 GDPR,若「完全自動化」決策對個人產生法律或重大影響,則企業不得單獨依賴 AI 做 決策,必須確保有人為介入,並賦予調整權限。此外,企業仍須遵守現行反歧視法規,AI 的使用無法免除雇主的法律責任。他建議,跨國企業可先在亞太市場試行 AI 招募系統,並確保符合當地法規。

台灣 AI 法規發展與國際接軌
論壇也關注台灣在 AI 監管上的未來方向。酷澎隱私長王慕民指出,台灣應加速制定 AI 相 關法規,並與國際標準接軌,例如明確 AI 風險等級標準、引入隱私增強技術(PETs),以及強化個資權利保障。此外,Baker McKenzie 東京所合夥律師 Yoshiaki Muto 則提及,亞洲各國 AI 監管趨勢日益多元,例如韓國近期對中國 AI 聊天機器人 DeepSeek 的執法案例,都顯示 AI 法規在亞洲市場正加速演變。

攜手產官學界 共建 AI 安全生態
作為共同主辦單位的中華民國無店面零售商業同業公會 秘書長許生忠也分享公會與數產 署合作建立防詐通報系統的經驗。他強調:「透過產官合作,公會已攜手數位發展部數位 產業署,建立詐騙通報系統,讓公會會員可透過通報機制,與政府單位建立更精密的聯防 網絡。未來,我們將進一步推動 Line帳號詐騙防治機制,確保電商環境的安全性。」 透過本次論壇,國際通商法律事務所與中華民國無店面零售商業同業公會成功搭建產官學 界交流平台,深入探討 AI 技術帶來的監管挑戰、資安風險與合規策略。隨著 AI 應用日趨 普及,BakerMcKenzie 及中華民國無店面零售商業同業公會將持續關注國際法規動態, 協助企業掌握最新發展,確保營運安全與法規合規,為產業打造更具韌性的 AI 法規與資 安防護生態。

新聞出處:國際通商50周年系列論壇登場!剖析 AI 監管挑戰與企業因應策略 | ETtoday生活新聞 | ETtoday新聞雲